有一种离去,是保罗的退场

近期预备一堂课的时候,忽然感触到,在一个垂暮老者沧桑的岁月中,经历了那么多苦难,最终结局的时候,依旧落寞。

他出自世代名师迦玛列的门下,从小熟读经书且谨慎按照教条生活。

只是心眼未开,未真正认识那位弥赛亚,甚至还做了些错事。

当他真正被光照,开始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时,他转变了人生的方向,进入一种癫狂的状态,以至于被称为搅动天下的人。

他担任领袖的时候,无数人簇拥着,甚至有人专职愿意服侍他。

但他的个性,以及他所要承担的事情,免不了各种针对和打击,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敌对。

最终他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当他走到罗马,被囚禁的时候,依旧豪气云千,纵然站在对立的立场,他依旧敢于表达自己的立场,甚至用他的信仰征服了不少人。而面临审讯的时候,他自信申诉,甚至在亚基帕王面前,坦诚的说从未违背从天而来的异像。后来兵丁要释放他的时候,他说对方不符合条例,以至于对方请他离开监狱。

2年的监禁生活,他没有停止自己的工作,在失去自由的时候,他竟然写下了喜乐的书信,好在当时很多人围绕在他周围陪伴他,他的真儿子提摩太、包括马可、还有那个后来贪爱世界的底马,包括奴隶身份却被改变的阿尼西母,还有地方团体陆陆续派人来看望他。他的心态也很好,期待早日被释放,可以延续他的工作。

然而他走出牢狱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有限,工作也要接近尾声,事实也如他所知,他进入了自己人生的最后六年。

他呼唤自己的真儿子提摩太和提多,这两位都是他左膀右臂,且多次经历患难,也经历过极大的考验,是值得托付的可靠同伴,于是他就把很多责任和工作量都托付给了这两个品德兼优的青年领袖。

适逢罗马历史上残暴变态的皇帝执政,这位尼禄皇帝,杀母亲,杀妻子,杀兄弟,杀老师,还把拣选的族类们身上浇满油,在极黑的深夜,点燃他们,让他们成为黑夜的蜡烛,被称之为“人烛”,甚至把人裹上兽皮,让他们被野兽活活咬死,或者把人钉在十字架上,这在当时是他的家常便饭,一时风声鹤唳,众人都在极度惊恐中惶惶不可终日。

有天尼禄看到罗马城有些陈旧,感觉不喜欢,而自己的宫殿,他也不满足,想要重建,苦于不知如何是好,他就干了一件震古烁今的事,一把大火,把罗马烧了,为了看到这场大火的盛况,他还特意建立一个观景台。当时罗马14个区,被烧毁了10个区,大火7天7夜才烧完,然后尼禄开始着手重建自己宫殿。

哪里有逼迫,哪里就有反抗。

那些被残酷刑罚折磨的人们,终于开始反抗,这种力量撼动了尼禄扭曲的心,他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找补,于是就把这场大火嫁祸给那些被拣选的族类。在这个过程中,德高望重的保罗和彼得首当其冲,被抓在监狱。

当保罗第二次失去自由的时候,他被放在了“徒利安”监狱,这是让囚犯闻风丧胆的地方,被称之为坟墓,里面黑暗、潮湿、恶臭,甚至不少囚犯被老鼠活活咬死,或者被老鼠吃掉。上次失去自由的时候,那么多人看望,而这次,身边的人不是被捕,就是逃离了,用保罗自己的话说,“大家离弃了他”,这个时候,还有谁敢来往刀尖上扑呢,都自顾不暇了。

只有医生路加依旧在身边照顾。保罗开始怀念年轻的马可,当初在工作旅程中,曾离开自己,现在回想起来,他确认马可真是一个对自己有益的同伴,且是真籽粒。

上次失去自由的时候,他期待尽快被释放,这次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被浇奠,离世的时候到了,于是他写信给自己的真儿子提摩太,这被称为《提摩太后书》的书信,成了保罗的绝笔信,也是自己的临终遗言。

保罗知道这个真儿子性格懦弱,犹豫不定,所以两次催促这个真儿尽快过来,到罗马看望自己,还要带上自己的衣服和羊皮卷,保罗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这种处境下,竟然还对羊皮卷里的话那么渴慕,实在是叫人钦佩。

可当时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随时面临死亡和监禁,以至于保罗写绝笔信的时候,提摩太还留在以弗所尚未动身,最终姗姗来迟,错失了见自己属灵父亲的机会。

我想,保罗该有些遗憾没能亲吻自己的儿子,但他很清楚自己的时候到了,孩子还在为工作的压力抹眼泪,也确实太艰难了。既然孩子不来,那就写信给他吧,留下这封书信,再多勉励他,给他更多的认可和鼓励,提醒他未来要发生的事和该注意的事,总是好的,这是父亲所能做的最后一些事了。

书信写完没多久,就被拉去斩首,保罗走完了自己人生最后的旅程。

唯独有一点,他的罗马公籍给了他微不足道的便利,所以他没有被处以更残酷的刑罚。这可比自己的老伙计彼得好一些。

老伙计彼得因三次否认,自觉惭愧,到死都心有愧疚,于是自认不配像他的老师那样的结局,而选择了倒钉十字架。

虽然保罗最后没见到想见的人,但他说美好的仗他打过了,当跑的路他跑尽了,所信的他也守住了。

如果让我选一个俯仰无愧于天地,行止无愧于人心的人,我会选择保罗。

他的落寞在于下场如此凄惨,连砍头都是夜间偷偷拉出去被砍,最后他的门徒把他无头的尸体抬去埋葬。

他的落寞在于最艰难的阶段,自己所爱的所在乎的人,几乎都不能共同站立,连他被审判需要申辩的时候,没人出来为他作见证。那些昔日一直陪伴他跟随他的人,全都离开,独留一位医生陪伴他照顾他。

如果再选一次,他还会这样走过他的一生吗?

他没有妻子孩子,一心聚焦在被呼召的事情上,培养了一些儿子们。

他经历的苦难实在太多,生涯后期何其落寞,可他却活出了喜乐,甚至在那样的环境中,

最后阶段,他属灵的真儿子,陪伴了22年的同伴,也是自己的接班人,呼唤了2次,却没见到最后一面。当最亲密的人不能成为自己的安慰,那就定睛在更高的地方吧。于是他充满盼望,还看到有冠冕为自己存留,并提醒很多追随者。

至此,有充足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呼召的人,所经历的,绝不是普通人所能看到的那些简单的表面。

也许同样踏入这个旅程的人,会更能彼此理解吧。

保罗以谁为榜样,就活出了谁的样式。

保罗的样式,也留给了提摩太。

我想当提摩太看到自己恩师,同样也是自己属灵父亲的领袖,活出了这样的生命,如何不被触动?

于是真儿子也开始坚定刚强走自己该走的路,最终被毒打,被石头砸死(另一说法是其阻止信徒参加异教迎神赛会,被异教徒杀害)。

如果觉得前路难行,看看这群如云彩般的见证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向那些坚定不移,苦难中开花的前辈们致敬。

余生当有的状态大概是:出于祂的,我就默然无语。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